廣東自貿區上市公司龍頭股名單一覽(廣東自貿區深圳前海蛇口片區)

為大家解答關于 廣東自貿區上市公司龍頭股名單一覽,針對“廣東自貿區上市公司龍頭股名單一覽”的話題,財都小生為你搜集了相關文章, 基金經理看多灣區上市公司投資價值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來看廣東自貿區上市公司龍頭股名單一覽咋回事。
該《規劃》是廣東自貿區的第一個五年發展規劃;同時更是統籌抓好廣州南沙新區、深圳前海蛇口、珠海橫琴新區三大片區建設,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的行動綱領。
多家基金經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規劃》的發布,在大灣區開展相關業務的優質上市公司有望迎來發展機遇。
三大片區定位清晰,形成錯位發展格局
《規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廣東自貿試驗區發展的戰略定位,就是“以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為總定位,建設引領體制機制創新的先行區、世界級的貿易鏈接平臺、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示范區、現代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先導區”。
何為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示范區?《規劃》指出,就是以粵港澳三地經濟運行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為重點方向,立足“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規三地”,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推動三地規則機制的聯通、貫通和融通,為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發揮引領示范作用。
對此,南方粵港澳大灣區創新100ETF(159984.SZ)基金經理崔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縱觀國際經濟版圖,最耀眼的區域往往在灣區。世行數據顯示,全球經濟總量中的60%來自港口海灣地帶及其直接腹地。在國內,粵港澳大灣區以泛珠三角區域為廣闊發展腹地,又覆蓋港、澳兩個特別行政區,珠三角9個城市中又有蛇口、南沙、橫琴3個自貿區及深圳經濟特區,擁有“一國兩制三關稅區”多元格局,這種地位在中國獨一無二。
資料顯示,廣東自貿試驗區由三大片區構成,他們分別是南沙片區、前海蛇口片區和橫琴片區。從《規劃》來看,這三大片區的區域功能將各有側重,從而形成錯位發展的局面。
其中,南沙片區致力于不斷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航運和國際貿易樞紐功能,深化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主要承載區、國際人才特區、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從而打造聯動灣區、面向世界的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
而前海蛇口片區則定位于聯動香港建設新型國際貿易中心、國際高端航運服務中心、國際法律服務中心和國際商事爭議解決中心,從而提升國家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范窗口和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試驗區功能,目標是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試驗平臺,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
橫琴片區的著力點在于加快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推動粵澳兩地規則銜接,構建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機制,打造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新平臺、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新空間、豐富“一國兩制”實踐的新示范、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新高地。
目標劍指全國自貿區領頭羊
《規劃》重點指出,到2025年,廣東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高地作用更加凸顯、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高質量發展水平穩步提升、粵港澳協同發展水平顯著提升;比如要形成與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相匹配的“關、匯、稅、融”制度體系,實現貨物、資金、人員等資源要素更加自由便利流動等。
并強調要建成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強、創新策源能力強、協同發展能力強的高質量發展引擎。高端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等產業形成規模,主要經濟指標居于全國自貿試驗區領先地位。
到2025年,進出口總額達4000億元,全口徑稅收收入年均增長5%左右;累計實際利用外資金額400億美元左右,實際使用港澳資金額350億美元左右,累計注冊港澳資企業數量3萬家。
展望2035年,廣東自貿試驗區全面形成要素自由便利流動、國際國內兩個市場高效統籌、規則制度機制與國際高標準有效銜接的對外開放新格局,建成全球高端資源要素配置、具有較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經濟功能區,成為我國深度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載體。
“據相關機構預測,粵港澳大灣區有望在5年后超越東京灣區,成為全球經濟總量最大的灣區”,崔蕾說。
她表示,改革開放40年歷程中,珠三角地區充分發揮自身毗鄰港澳的區位優勢,在外貿領域奠定了自己的優勢。粵港澳大灣區以創新為驅動的特色,也體現在新經濟龍頭集中于此。
而平安基金ETF指數投資總監、大灣區ETF基金經理成鈞亦表達了相同的觀點。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按照《規劃》,未來的廣東自貿區將全面建成全球高端資源要素集聚、具有較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經濟功能區。大灣區無疑將是中國最耀眼、最具活力的區域之一。
“大灣區概念”上市公司迎來發展機遇
“高水平對外開放”是廣東自貿區未來五年發展的主旋律,因此在《規劃》中,與對外開放相關的“港口”、“航運”等詞出現的頻率極高;據記者統計,“港口”出現了16次,而“航運”更是出現了42次。
在《規劃》的第四章,更是明確提出要打造國際航運樞紐,促進國際貿易新業態發展,建設國際新型貿易中心,為優化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航運格局、提升國際貿易功能發揮引領帶動作用;要加快港航基礎設施和綜合配套設施建設,構建多式聯運網絡,推進航運管理制度創新,提升航運服務競爭力,推動國際航運貿易中心發展。
到2025年,進出口總額達4000億元,港口貨物吞吐量43786萬噸,較2020年的36612萬噸增長約20%;集裝箱吞吐量達到3700萬標箱,較2020年的2906萬標箱增長約27%;貿易便利化指數、跨境金融指數和航運發展指數均在2020年的基礎上有所增長。
據記者的不完全統計,當前在廣東自貿區經營港口航運業務的上市公司有10多家,其中包括集裝箱龍頭中集集團(000039.SZ)、“以港興市”的珠海港(000507.SZ)等,他們都將是廣東自貿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貿易航運樞紐的潛在受益者。
其中,珠海港是落實珠海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以港興市”發展戰略的重要上市企業,是珠海市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港口群建設的重要平臺,其受益程度必將不菲。那么,該公司又是如何看待《規劃》的出爐?
“公司將緊抓國家大戰略實施和區域大融合的發展趨勢,積極尋求珠海橫琴新區發展過程中產生的相關業務機會,針對性鞏固和布局原有的港口物流資源及業務,服務自貿區經濟發展”,珠海港董秘處相關工作人員在接受經濟觀察網記者采訪時作出了上述回答。
該工作人員進一步指出,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十四五”規劃的出臺,為珠海港的港口航運物流主業提供了諸多發展機遇;未來,該公司將立足珠海,以珠海高欄母港及位于西江流域、長江流域的四個控股內河碼頭為依托,提供包括傳統貨運、倉儲、保稅VMI、商貿物流以及船代、貨代、理貨、拖輪、報關等港航配套全程服務,充分發揮廣珠鐵路直達高欄港區及江海聯運、海鐵聯運、水水中轉等多式聯運優勢,以自有船隊建設推動轉型主動型港口,致力于構建功能齊全、服務優質、運作高效的現代港口綜合服務體系。
投資者最為關心的,莫過于《規劃》對資本市場尤其是證券市場的影響。據記者的不完全統計,《規劃》中與資本市場相關的內容有:要高標準建設廣州期貨交易所,發展完整期貨產業鏈,吸引全球投資者和各類企業廣泛參與打造國家級金融基礎設施平臺,推進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及科技創新。支持港澳私募基金參與廣東自貿試驗區創新型企業融資,鼓勵區內符合條件的創新型企業赴港澳融資、上市。探索建立跨境理財通機制,便利符合條件的投資者以人民幣開展跨境雙向直接投資。推動國家金融業對外開放政策率先在廣東自貿試驗區落地,支持符合條件的境外銀行、證券、基金、期貨、保險業經營機構在區內設立獨資或合資金融機構。
資料顯示,當前能夠反映大灣區上市公司價格的指數分別有灣創100指數(980001)和中證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主題指數。其中灣創100指數根據對灣區上市公司創新能力的評價結果,綜合考察上市公司的市值規模、行業代表性、行業覆蓋面等因素,精選出100家創新能力突出、走在中國經濟前沿的優質企業作為指數樣本股,反映大灣區內創新型企業的發展狀況和股價表現。
交易所行情數據顯示,灣創100指數今年以來走勢偏弱,從年初的1921.14點震蕩下跌至9月22日的1439.21點,跌幅高達33%。但隨著《規劃》的出爐,灣創100指數于9月22日企穩,9月23日更是錄得0.91%的漲幅,明顯強于當天的三大指數走勢,顯示出市場對《規劃》的認可。
對此,成鈞指出,截至2021年6月30日,大灣區擁有市值500強公司121家,約占全國的1/4,合計市值由2010年的7.64萬億增至25.51萬億,增長333.9%。千億市值由21家增至69家,萬億市值增至3家。隨著《規劃》的發布,更多投資者將關注到大灣區企業的投資價值。
廣東自貿區上市公司龍頭股名單一覽,現在,你了解 廣東自貿區上市公司龍頭股名單一覽(廣東自貿區深圳前海蛇口片區)了么?本文就講到這里,希望大家會喜歡。聲明:該內容系經濟觀察報網友自行發布,所闡述觀點不代表本網(橡膠經濟網)觀點,如若侵權請聯系財都網刪除。